| 桌面快捷方式 | 添加到收藏夹 | 大字体小字体

奥克兰大学,一百二十七年铅华洗尽

收录于: 2012-04-30  贡献者: 天维网  浏览量: 约1896次

 

前言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在新西兰的菁菁学子,不论是本地侨胞还是留学生,我们为了各自的理想选择了不同的学校,来实现我们的梦。在新西兰这样一个并不是特别辽阔的国家里,星罗棋布地分布了八所大学,与若干包括大专院校在内的高等教育机构。作为一名奥克兰大学商学院与文学院的Conjoint Degree的学生,我有幸在奥大度过了从十八岁到二十二岁这四年最美好的青春。是一种缘分牵引着我,让我从初来乍到时懵懵懂懂和无比的陌生,逐渐对这所位于南半球最安静的一隅的大学产生了深深的感情。我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可以将奥克兰大学真正的品质介绍于众的突破口,同时也希望能够将这份对于母校的情感与所有在钟楼下匆匆而过的校友们分享。

与欧美乃至澳洲的名牌院校相比,奥克兰大学也许在排名,师资和名气上与其他大学有着或多或少的距离,但是就自身的历史和价值来说,它的确无愧于“新西兰最高等学府”的称谓。在过去一百二十七年的时光里,她从诞生到今天的成熟的过程,也同样见证了奥克兰这座城市,乃至新西兰整个国家光辉的奠基历史。一百二十七年铅华洗尽,她送走了一届届对未来满怀憧憬的学生毕业,她为这个新西兰和社会,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海外诸多国家,输送出了大量的学术人才,师资力量和创新技术。她并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但是她为这个世界所创造的贡献,是与她所受到的冷遇所不相匹配的。

当你坐在奥克兰大学市中心校区的图书馆顶楼的座位上,透过窗子,远眺钟楼后的王子码头,聆听远处教堂的钟声,青天和碧海交织成的两抹清澈的蓝,看着海鸥掠过浪花,渺小得像天际间一道快速划过的流星,甚至不需要我做多详细的阐述你就会爱上奥大,她很美,不是么?

概况
今天的奥克兰大学,是新西兰全国在院校规模和科技创新方面遥遥领先的佼佼者。在读学生的数量超过四万人,这其中包括了八千名攻读研究生学位以上的高级学术人才。每年的春秋两季,奥大总计为新西兰培养出一万名毕业生,这些毕业生中的大多数都在国内和国际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除了拥有新西兰最庞大的学生数量之外,奥克兰大学并不因为遥远的地理位置而被国际社会所忽视,相反,奥克兰大学在国际上,尤其是学术界,收获了广泛的认可和尊重。首先,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里将奥克兰大学囊括在世界大学五十强的名单内,奥克兰大学也是唯一一所来自新西兰的五十强大学。其次,奥克兰大学隶属于“二十一校联盟”,与其他二十所来自北美,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的大学建立了科研联合和学术交流的关系,这其中就包括了中国的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就读于奥大的学生们因此获得了海外交流的交换留学机会,可以通过Exchange 360°系统申请。

奥克兰大学拥有八所院系,以及一所神学院。这八所院系包括:文学院,科学院,美术学院,教育学院,医疗和健康学院,工程学院,商学经济学学院,和法学院。在新西兰全国仅有的八所政府认可的CoRES高等科研中心里,其中四所就来自奥克兰大学。

历史
悠久的历史为奥大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当你穿梭过老总督府旁参天古树映射在地上的光影时,你很难不对远处肃穆的钟楼别致的设计感到好奇,而在图书馆外的草坪上横卧着的那条黑色玄武岩砌成的城墙遗迹,上面斑驳的青苔传达着古老的信息。超过百年的漫长校史为这所在今天正试图革新面貌的大学带来的一份历史的厚重感,是奥大独特的校园魅力中重要的一部分。

尽管奥大校区内遍布着曾经代表着奥克兰市最高行政和文化的诸多建筑,但是这所大学的诞生还要晚一些。在但尼丁的奥塔哥大学和基督城的坎特伯雷大学分别成立于1869年和1870年之后,政府花了十四年的时间来决定在何处兴建一所代表这个新兴国家在学术科研上拥有最高水平的高等学府。在1883年,奥克兰大学的前身,新西兰大学学院在奥克兰这座美丽的海港城市拔地而起。

早期发展的岁月是艰辛的,相比已经成型成熟的奥塔哥和坎特伯雷大学,新西兰大学学院最初只有九十五名入读的学生,同时缺乏一个稳定独立的教学环境,政府甚至没有为它建造一所教学楼。在后续的发展中,新西兰大学学院的名头退出了历史舞台,奥克兰大学,在它前辈留下的基础上,继续着她的成长。而此时奥大的中心校区也逐渐沉淀在阿尔伯特公园以东的长街左右。虽然我们今天理所应当地在阿尔伯特公园里享受着临近中央商业区的便利,但是值得纪念的是早年那些对于奥大占用了城市中心用地,并要求奥大迁移校址的争论,在压力之下,奥大还是坚强地扎根在今天的校址上,1919年,纳入老合唱堂为科学院大楼;1925年,文学院大楼奠基;1926 年,校园标志钟楼矗立而起;1939年,生物学院大楼落成…最终通过自身的努力和顽强,奥大让自己在成立的四十年之后破茧成蝶,脱颖而出。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奥大让自己逐渐从一个小型的教学式的教育院校,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综合科研学术机构。二战遥远的硝烟也为这所大学带来了契机,随着社会对高等科技和学术人才的需求增大,奥大的学生总数也从原来的数百人,发展到数千人,直至1970年,学生数量历史性地迫近一万人大关。在60年代后,奥大开始了追赶海外优秀大学的脚步,加入了政治和美术史课程,全面开设了科学系的研究生教育系统,在80年代初期引进了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课程。在这期间,被普遍认为是奥大最有影响力的成就,则要归属于她所创办的医学院。奥大为自己的医学院学生们提供了与奥克兰市医院合作学习的机会,而在这些学生中,名医辈出,几乎垄断了当时新西兰主要医学界的全部领导位置。

60年代最值得铭记的还有奥大的教学楼计划,一系列如今还在服役的教学设施,包括了今天的工程学院和科学院大楼,都是在这段期间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校区内。在二战期间,奥克兰大学的图书馆小得可怜,是所有大学中藏书最少的一间,而在奥克兰大学图书馆成立后,她一跃成为了新西兰全国管理最系统,数据最庞大的领先图书资料库。

而在那个自由至上的年代,奥克兰大学的学生们也积极参与进了社会为追求平等和民主的抗争活动中去,包括了反越战,反南非种族隔离,女权主义运动中去。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发生的数起为了保护毛利人合法利益的抗议活动,当年参与活动的积极分子,如今都已成长为少数族裔群体中重要的代表。在奥大复杂多元的文化当中,积极,独立,个性,打破常规,拒绝循规蹈矩,青年的风华正茂,意气风发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奥大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个古旧陈腐,文化单一,男权至上的旧面貌,如今的奥大,科研创新和个性化的学术研究永远是首要选择,来自少数族裔,包括毛利人,岛人,亚裔和留学生们也为这所大学带去了多元性的丰富文化,更重要的是,在这所培养出如凯特·埃德嘉这样的优秀的女大学生的学校里,除了传统的工程学院,女性学生的入读数量已经超过了同年级的男性学生,这样的情况在世界上也不多见。

今天的奥克兰大学,她不再刻板教条,而是变得更加得人性化,更注重多民族文化的敏感性,更加的开放自由,同时,这一百二十七年的岁月所凝结的精髓并没有被遗忘和抛弃,而是在另一个高度上得到了升华。

今天
如果要将奥克兰大学的校园文化细化的话,她的文化可以从五个方面体现:历史,灵感,创新,多元,社区。历史方面的故事我不再重复介绍,让我们从商学院新教学大楼的创建说起。

2008年2月,在历经三年的建造之后,奥克兰大学最新的教学大楼,也是继天空塔之后奥克兰市的第二庞大的独体建筑物,奥克兰商学院的欧文.G.格林大楼在格拉弗顿街角横空出世。这座七层,总面积超过两万八千平方米的建筑物,以她最无私的捐助者——私人贡献了七百五十万用于建设的捐款的新西兰富翁欧文.G.格林先生的名字命名。在商学院大楼落成后,曾经松散的商科教学被整合成一个强大的整体,就在这座两翼齐飞、整体通透的崭新的教学楼内。商学院大楼包括了教室,讨论室,自习室,计算机室,学生大堂,会议室,以及所有教职工的办公室。其中最大的教室当属由Fisher & Paykel公司赞助冠名的两层可以总共容纳近一千名学生的F&PAA课堂。
在这所新的大楼内,每天都传来了进步的喜讯。奥克兰大学始终坚持与企业合作,在商业管理上寻找革新的突破口。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奥大的ICEHOUSE计划,这其中与奥大达成直接伙伴关系的企业包括了Telecom,BNZ,Ernst & Young,Hewlett Packard,Minter Ellison Rudd Watts,Boston Consulting Group,以及Microsoft。奥克兰大学与近一千所公司合作了超过五十项商业计划,总价值超过三千万元,利润同比增长达到了百分之三十一。ICEHOUSE团队因此收获了Telecom2006年的大奖,以及微软总裁史蒂夫本人的亲自拜访,和就ICEHOUSE的成员Nexus 6公司对微软的贡献的感谢。

如果说商学院大楼的建立代表了奥大文化中的创新精神,那么奥大文化的另一重要环节,灵感,则可以从多个方面得到体现。在文学方面,被改编成电影,同时收获了包括奥斯卡在内的赞许的著名长篇小说Whale Rider的作者,Witi Ihimaera教授,不仅是在奥大授业的老师,更是毛利文学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佼佼者。在媒体和视觉艺术方面,奥克兰大学文学院于2000年,在新西兰国内首次将电影、电视、传媒综合成一门独立的专业。影视媒体专业侧重理论与社会的关联,同时为学生提供影视相关的技术技巧。在美术方面,Elam美术学院于1950年成为奥大的一部分,她所培养出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是Colin McCahon,在逝世于1987年之前,他是新西兰最出色的现代派艺术家,同时也在美术学院授业绘画课程。这位重视宗教价值的艺术家最出名的抽象派美术作品,花园内的Tritirangi小屋,现如今已被奥克兰大学收藏。除此之外,在音乐表演,乃至科学系,地理和海洋专业中,创造灵感始终是教学发展的原动力。

而多元文化的体现,则可以从奥大对少数族裔文化的尊重,以及对国际留学生和海外师资力量的合作的关注程度上可见一斑。为了配合新西兰与中国越发紧密的伙伴关系,奥克兰大学与多所中国大学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往来关系,并向彼此提供交换学生和交流学者。2006年,来自北京清华大学的顾秉林教授,旨在加强两校的合作机会,造访了奥克兰大学。在奥大著名的Ted Baker教授的陪同下,顾教授参观了多项科研机构,其中包括了奥克兰大学的分子生物多元研究中心。除了来自海外的影响,本地的师资团队也在贡献着力量。Manying Ip教授来自亚洲文化系,作为一名出生在本地的华裔,她为早期的中国移民与新西兰国家形象和文化的构成的影响作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在她的带领下,主流社会才有机会系统地去回顾和研究在新西兰社会中比重越来越大的中华文化。与此之外,她始终与毛利族群保持合作,共同研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同为少数群体的毛利人和中国移民的友好关系。

奥克兰大学同样注重将校园内的文化拓展到社会当中去,除了学生自发的组织参与的各种社会活动之外,你还可以在奥大有机会听到来自民间学者的公开课或演讲。尤其在文化方面,奥大十分注重将学术研究的成果与包括毛利族群,太平洋岛民族群,以及其他包括华裔族群在内的少数族裔文化分享。


(来源:《哈卡族》第一期  作者:小社大神)